Tuesday, March 28, 2006

有關川端作品的雜談



上次說到川端康成自殺的原因,讓我又想到以前小時候崇拜的這個日本文豪,雖然他的作品,就算是以現在我這種年紀,還是覺得似懂非懂.譬如說山之音,以前讀的時候覺得有點點無聊,現在再讀覺得他的作品架構真好,層次顯然經過很完善的設計,有點像是電影導演刻意的要演員走位到一個定點,做出剛剛好的表情,一切要自然,但是要剛剛好,不然就看出匠氣.到現在我還不能說自己了解山之音的含意,但是讀書就是有這種好處,不同時間點讀都有一種新的領悟.二十歲的人讀山之音有領悟,如果不是騙人,就是可憐的早衰.三十歲的人有領悟,也許是把自己投射到媳婦菊子或是情婦絹子身上.四五十歲的人有領悟,可能是認同因受挫而變冷酷的兒子修一.六十歲的人也許就能了解主角信吾沉靜的內心糾葛吧?

幾本川端康成的小說裡,我讀過次數最多的是雪國.小說出版後,很多評論家為文分析書中自由自在的西洋藝術評論家島村,正是川端康成在小說裡自我投射創作出來的角色.後來在一篇訪問裡,川端說與其說他像島村,他覺得自己更像駒子.島村在小說裡的設定是已婚男子,拿著遺產翻譯一些西洋藝術的文章,以一個文人自居,沉溺於抽象的意念,同時有著驚人的敏銳感性.駒子則是在東京的「旦那」去世後,回到故鄉,在故鄉山城裡遇見島村,對生活和自己有一種莫名其妙拼命的堅持,明知不可而為之,只是希望自己不枉此生.

如果駒子更像川端本人的話,似乎又可以再把雪國讀個幾遍,用這個角度切入.讀小說時我喜歡三不五時把自己介入角色之中,嘗試用角色的處境去想像,這樣才能補償我過快的閱讀速度荼毒了小說中的細膩描寫.除了雪國以外,看的多的是伊豆的舞孃.小說看多看熟了以後,很多片段會在某一個時刻某一個情境下自動出現.譬如說搭BC 渡輪時,我常常想到伊豆的舞孃裡最後的章節 - 男主角跟舞孃一行人分手後,在船上眺望下田港,悄悄地留下淚來,旁邊有人體貼的問他:「是發生什麼傷心的事嗎?」「不,只是剛剛才跟人分開」男主角說.當我站在外艙看著BC省青蔥秀麗的海岸線時,拉著衣領一陣陣強風吹來,這一段總是在腦海裡自動出現,然後腦子裡的那本書會自動翻頁到最前頁,彎彎曲曲的山路上,少年正走入天城山的隧道裡.伊豆的舞孃是我最喜歡的川端的小說,但是我手邊卻沒有這本書,一切只能靠記憶.也因為沒有這本書,雪國就變成看的最多的一本了!

伊豆的舞孃表現的是一種青春的啟蒙和失落.每次讀這個小說總想到每個人從初戀得到的不是愛情,而是失去後的成長.同樣以天城山為背景廣為人知的小說,是松本清張的天城山奇案.變質的初戀和崩壞的母親的形象,讓這本推理小說增加了耐讀的層次.

對喜歡看書的人來說,有那麼幾本能一讀再讀的書,就是一種簡單的幸福.唉!好想回台灣泡書店看書呀.

3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B嚕,

我想知道你對於燕子或傷心咖啡店之歌的看法.不知道你讀完沒?

路人甲

Anonymous said...

ㄟ,歡迎光臨.你這問題問的好,燕子的閱讀進度嚴重落後,傷心咖啡店的書還在台灣.最近沉迷於研究動物繁殖問題,正想把燕子那本書換下封面說?

Anonymous said...

同樣以天城山為背景廣為人知的小說,是松本清張的天城山奇案.變質的初戀和崩壞的母親的形象......我昨天剛看完,您寫「變質的初戀和崩壞的母親的形象」覺得超貼切...

失去滋味的人

「 啊這,你,怎麼能煮成這樣?」 在吃著大姐煮出的年夜飯時,我很想這樣說。 這裡說的年夜飯,真的是年夜飯裡面的「飯」。這一個年只有我跟大姐一起過年,家裡遭逢變故,大妹入院,我和大姐兩個人每天跑醫院,到處申請資料。等到回過神來,我竟然連銀行在農曆年前最後一個營業日都錯過了。口袋裡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