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ugust 02, 2006

找不到周慕雲



五月時去柬埔寨的吳哥窟玩後,至今都不想寫什麼介紹景物的遊記.這類吳哥窟blog遊記太多了,隨便在google上搜尋都有.有人像我這樣只去五天四夜的,也大方地說自己是去深度旅遊.這年頭大家連旅行都在比較,你這麼走法只是蜻蜓點水,我這才叫超深度旅遊;你沒跟當地人打好關係,才會買到觀光價的棕糖,我跟當地人混了好幾天下來,買了八條才一塊美金...諸如此類的事情層出不窮,覺得台灣人真是瘋了,連這個也在比.但我其實是八十步笑一百步,只是嘴巴沒說,還不是拿眼睛暗自打量對方,在心裡跟人較量.

買了三天的吳哥窟周遊券,行前也努力準備了一些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,但是三天時間還是有點尷尬的.說看夠了,也是夠了,但心裡總想再上上小吳哥看看那些幾百年的雕刻,去班梅利等待陽光流逝於廢墟中.好萊塢電影古墓奇兵取景的塔普倫寺人太多了,大家還要排隊去Angelina Jolie在電影裡現身的小門前照相.我們請的當地導遊很斯文盡職,不需要他說話時,不會在一邊像冷場恐懼症一樣猛說無聊的話.到了塔普倫寺,也免不了去那小門前照一張照片.等待的期間,看了好幾個觀光客在門前面演了幾次印第安那瓊斯.照完照片後,我忍不住問他:「人都是這麼多嗎?」

導遊照樣很斯文的笑著:「除了小吳哥外,就數這裡人最多了!」

「可我想找那個花樣年華的電影景點...」終於開口了.

「花樣年華?誰是導演?哪個國家拍的電影?」導遊一頭霧水.

「就是王家衛導的,大概1999年吧,香港拍的電影.電影的最後是男主角對著吳哥窟的一個樹洞說秘密的鏡頭.」

「喔,這裡很少香港電影,我真的不知道呢.花樣年華?英文片名是什麼?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遊客提起這個電影.」導遊很認真的說.

我記得最後的鏡頭是在小吳哥拍的.似乎是夕陽西下的時候,周慕雲穿著六十年代在東南亞流行的短袖白襯衫,悶熱的空氣似乎讓他微汗了!他以一種告解的姿態,兩手圈住嘴巴,對著樹洞流暢的吐瀉自己的苦惱.對永恆的吳哥窟而言,周的苦惱像蜻蜓點水般的短暫,只是瞬間而已.但對生而有時的周,他的苦惱就是永恆,只有回到亙古不變的聖地,那些苦惱才能直達天聽,被洗滌,被淨化,被昇華.藉著將苦惱掏空,周才能釋懷並且回到原點,再重新開始.

再把觀點放的宏觀些:六七十年代的柬埔寨,內亂不停,赤棉的勢力漸漸崛起.在這種紛紛擾擾大環境下,周慕雲還是來了.不是不知道這是條難走的路,他以朝聖的心情前進著,直至到達那個樹洞的前面.導遊說到吳哥窟的「被發現」有一點澹然.幾百年來柬埔寨的人民都知道這附近是聖地,也不敢多打擾沉睡的神明,某一天,一個叫做Henri Mouhot的法國人找進了這一區,趕忙對外宣布他「發現」了吳哥窟.

「高棉人對他自稱吳哥窟是他發現的會生氣嗎?」,我問他.

「嗯,就像喜馬拉雅山一樣,歷史上留名的第一個攻頂的人,一定不是真正的第一個吧!」他說.

這麼想吧!周慕雲也不是第一個在樹洞前面傾訴秘密的人,他只是剛好出現在王家衛虛構的電影裡,就這麼以瞬間的姿態永恆地存在於電影當中,我便當他是第一人了.

是本該找不到的,從來都沒有周慕雲這號人物,他的生命只是三部電影而已.但是那個樹洞,是那麼實實在在的存在著,卻沒找到.

2 comments:

beeru said...

糟糕,我竟然都知道這兩個地方.你那當地友人低頭是啥意思?歧視咱們這種熱血影迷?還是平常沒出來混不知道地方?^+++++^

beeru said...

可憐的孩子~~~那現在知道在哪裡了吧?

這樣好了,下次去香港前先把心願寫張單子來,我在地圖上圈好,包你朝聖愉快.血拼美食的事情就別問我,我嘴雖挑但荷包沒錢,吃不到什麼好東西,沒錢血拼,擠在人群中還頭暈,已經好幾年沒跟人搶過什麼好東西了!@@

打蛋花時總會想到的事

上次回台灣時去了一趟西門町。雖然以前唸書時常常在中華路附近轉車,但去西門町的次數寥寥可數。有一次是去資生堂的美容教學中心,但那是在中山堂附近,所以也算不上去西門町。還有一次是跟同學去速食店喝可樂,有幾次是去做制服。最記得的一次是去點心世界吃飯的那次。 那天只是因為專科學校裡的西班...